代元军教授获得2022年度宝钢优秀教师奖
代元军,男,汉族,1978年生,中共党员,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正阳县人,现为上海电机学院特聘教授。自2001年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毕业后,在新疆工程学院从事专业教学和科研一线工作20年,于2021年来到上海电机学院工作,至今已从事高等教育工作22年。在新疆从教期间,根据学校定位和学生培养方向,提出了新疆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两区域三课堂”实践课程体系,明确了新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突出技术创新与应用的人才培养目标,该成果获得了新疆第十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22年被推荐参加国家教学成果奖的评选。该成果经过六年探索实践,突出技术应用与创新人才培养的“两区域三课堂”实践课程体系实施效果显著。以获得“小平科技创新团队”,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一等奖等各类竞赛奖励为代表的各民族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就业质量明显提高,并通过“3+2”和“4+0”的联合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模式辐射新疆地区9所高等职业院校。他曾担任过9个班的班主任工作,所带班级都被评为学校五四红旗团支部、优秀班级、优良学风班级,就业先进班级。为华电、华能、神华集团、天业集团、天富集团等大型火电企业培养毕业生3000 多名,大多数毕业生成为了企业的技术骨干力量,为电力行业的人才培养作出了积极贡献。2021年来到上海电机学院之后,工作环境发生变化,学生的培养层次也发生了变化,为了更快适应新环境和新要求,他不断努力在工程领域研究生培养方面下功夫,联系企业,积极开展校企联合培养,在研究生课程教学方面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按照学以致用的原则,突出应用型为目标传道受业解惑。他在20 余年的教育生涯,无私奉献、勇于攀登、执着探索,先后获得国务院特贴专家、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省级天山英才、省级高校特聘教授、省级自然科学专家、省级杰出青年科技人才、省级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荣誉。
代元军教授为发展我国教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获得国务院特贴专家
“我为我的学生骄傲,更为我从事的教育事业骄傲!”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多年来,代元军坚持的教育方法是“用知识去启迪学生心扉,用严教去规范学生行为,用爱心去感受学生真情,用关爱去指导学生成长。”在教学中,重视本科生教育的代元军老师有着自己的教学理念。他说,搞好本科生教育是学生成材的基础,对施教者来说也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在学术上取得骄人的成果之后,他依然坚守在三尺讲台,他深知讲台对一个研究者的重要性。为了给学生们讲好课,每节课前他都要认真备课和试讲,力争把枯燥的理论讲得生动有趣,同时还要不断地注入新的知识、新的前沿信息,这样才能受到学生的欢迎。况且,“讲好基础课也是对自身专业知识的巩固和提高。许多新的发明和发现都离不开基础知识,而新的知识、信息与基础知识的碰撞,更能撞出灿烂的火花,诞生新的科研成果。”那些凝结着他心血结晶的发表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获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和优秀教学成果奖便是一个有力的证明。
代元军教授开展课堂教学工作
20 余年来,代元军一直在告诫自己:“教师是一个神圣而又富于挑战性的职业。师德要高尚,课要常讲常新,这是当老师最起码要求。”他一直非常重视本科生教学工作,常年奋斗在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第一线,每年要上200多学时的课。在教学中,他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启发式、主线式的教学方法,由浅入深地讲授科学知识,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加课堂容量,扩大知识面。逐渐地,他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受到广大学生的好评。学生在教学评议中讲道:“听代老师讲课,是一种享受。”“作为一名教师,这是对我的最高奖赏。”代元军很感动。
代元军教授正在指导研究生开展课题研究
“只要能够完成试验取得好效果,就是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在科研与教学生涯中,代元军几乎没有星期天和节假日。暑假、寒假,他在实验里做实验;“五一”“十一”是别人游玩休息的黄金周,却成了他做科研的黄金周。“因为这些日子没有课也不开会,可以关闭手机专心做实验。”常常一进实验室,他就忘记了吃饭休息,从早晨忙到深夜。在2015至2017年暑假,代元军带领研究生在风洞都要做了近2个月的测试试验,由于试验条件的要求,需要每天从晚上8点开始到次日凌晨6点钟进行测试,做完试验只能躺在实验室的地板睡觉,睡醒后爬起来还要分析数据,制定下一个晚上新的试验测试。展现了他对学术研究的执着和满腔热情。不畏艰辛,孜孜以求为代老师事业的成功奠定了厚实的基础。2014-2016年夏天,为完成自治区杰出青年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代老师亲自带领课题组的十来名本科生来到亚洲最大的风电场达坂城风电场对风资源数据进行收集。他们起早贪黑,一干就是一整天,但他认为“只要能够完成试验取得好效果,就是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为了完成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重点用能单位能耗监管信息系统设计和推广工作。代老师利用双休日带领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2014级和2015级80多名本科生走访了该区的300多家企业,深入了解企业生产状况,并帮助企业及时有效地掌握自身能源消耗状况,建立能源计量、计划和监测网络,对用能企业的能源计量数据进行科学的统计、分析,找出节能降耗的关键点,使得该系统在开发区企业推广使用,在走访企业的过程中,由于代老师体重较大,天天走访下来,身体吃不消,晚上回家,小腿肿了一圈,但是一想到该系统的实施能够帮助重点用能企业完成节能目标,他又燃起了工作的动力,继续不辞辛苦的走访企业,收集基础资料。
代元军教授正在开展试验测试工作
“给别人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
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代元军老师形成了这样的一种理念,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必须具备宽厚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外语基础、高超的教学艺术、优秀的科研成果和高尚的职业道德。20年来,他也以这样的高标准要求自己。“给别人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作为高校教师,投身于人才培养和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己任,近年来承担科研项目2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7项,主持编写技术标准12项。发表论文80余篇,被SCI、EI检索收录36篇,申请授权专利105项,软著8项,出版著作2部、教材4部。获得省部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在硬件条件较薄弱,人员不足的情况下,带领团队成员积极申报项目,争取各种教学和科研平台建设资金,不断提高自身学历和教学科研能力,其中代老师带领下的硕士考取新加坡国立大学、重庆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等高校博士。
代元军教授专利成果获得日内瓦国际发明金奖、银奖
“新环境,新平台,新作为,科研育人始终如一。”
2021年来到上海电机学院工作以来,代元军仍然保持教书育人的热情,在科研上努力奋进,入选上海高等教育揽蓄计划人才,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和银奖,中国商业联合会科技创新奖一等奖,中国发明协会创业奖创新奖二等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优秀奖、中国科技产业化促进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等科技奖励和人才项目。承担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核心专业课程,做好能源动力和机械领域硕士点申报和建设工作,负责上海高校学位点培优培育专项计划项目,指导研究生10名,指导研究生完成的“可自动伸缩叶片的风力机系统设计”和“一种风能辅助热电制冷的海水源热泵空调系统”获校赛一等奖并推荐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他始终以负责、尽力、耐心为宗旨,踏踏实实地教书育人,为学生答疑解惑。他就如同海上的明灯一盏,为初入大学的学生照亮了前进的路,提前为未来的工作做好准备,在这竞争激烈的就业激流中稳步前行。
代元军教授课题组